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!要是没有你们帮忙,我这心里的石头到现在还落不了地。”近日在龙潭区综治中心的接待室里,年过八旬的河北籍老人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,沟壑纵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此前,这位独自在吉林市生活的空巢老人,因老伴去世后的保险赔付问题四处求助却屡屡碰壁,就在他满心焦虑之际,龙潭区综治中心以多方联动的高效举措、温情脉脉的细致服务,帮他解开了心结,也驱散了心头的阴霾。
一、八旬老人急寻赔付遇困,材料缺失陷僵局
近日,龙潭区综治中心法院诉讼综合窗口来了位特殊的来访者。老人穿着不太合身的衣物,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北口音,身形瘦弱却脚步急切,一见到工作人员就红着眼眶倾诉:“我老伴生前买过好几种保险,现在她走了这么久,我一分钱赔付都没拿到,我要告保险公司!”
工作人员连忙起身接待,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,一边按照流程耐心告知:“大爷,您别着急,要办理立案手续,需要提供保险合同书等相关材料才行。” 可话音刚落,老人就面露难色,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反复说道:“这些都是老伴生前自己办的,她走后我啥都不知道,材料翻遍了家里也找不到啊!” 工作人员担心老人记不清,特意手写了一份详细的资料清单,可以到相关单位补全材料再来,可老人情绪突然激动起来,坚持要法院当场受理,任凭怎么解释都不肯离开。
眼看老人情绪越来越急躁,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没有简单 “按流程办事”,而是从老人的年龄、状态和诉求中察觉到 “背后有隐情”,当即决定主动介入、靠前化解。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、表达不够清晰,为了让沟通更高效、信息更准确,工作人员迅速协调驻中心公安民警、调解组织一同参与,组成临时服务小组,合力帮老人梳理问题。
经过耐心沟通,大家才慢慢摸清情况:老人的家在河北,老伴去世后,他独自留在吉林市生活,是典型的空巢老人。此前从亲属口中得知,老伴生前买过保险,身故后应有赔付,可他试着联系保险公司业务员却始终没下文,越想越担心遭遇骗保,这才急急忙忙跑到法院求助。当工作人员提出 “联系家属帮忙核实情况” 时,老人说:“儿子在外地,好多年没联系了,根本找不到人;女儿精神不太好,也没法好好沟通。” 一句话,让原本就棘手的事情陷入了僵局,线索戛然而止。
二、多方联动破局显担当,温情服务暖人心
“绝不能让老人带着失望和焦虑离开!就算线索断了,我们也要想办法帮他找到真相。”看着老人无助的模样,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心里暗下决心。他们打破 “坐堂等案” 的常规思路,立即联动机制,与公安民警、调解组织分工协作:一边由工作人员拉着老人坐在沙发上,用拉家常的方式继续安抚情绪,缓解他的焦虑;另一边则紧紧围绕“保险信息”这一核心,从“老伴什么时候买的保险”“有没有提过保险公司名字”等细节入手,循序渐进引导老人回忆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老人随身携带的一叠皱巴巴的旧纸张里,工作人员终于翻到了其妹夫的联系电话。拨通电话说明情况后,又通过妹夫联系上了当年帮老人老伴办理保险的经手人。经手人一听说老人的困境,连忙解释:“保险赔款早就分批次转到老人和他子女的银行账户了,他的子女都知道这事,我可以将其儿子的联系方式给你们。”工作人员立刻顺着这个线索联系上老人的儿子,从儿子口中,事情的真相终于完整浮出水面:原来保险公司早就启动了赔付流程,10万元赔偿款已分别发放到老人、老人儿子及女儿的账户,若还有其余款项也会在近期陆续拨付,只是因为家人之间沟通不及时,才让老人误以为 “赔付没着落”。只是因为家人之间沟通不畅、信息断层,才让老人焦虑了这么久。在综治中心各部门协同帮助下,老人前往保险公司核对保单,解开了心结。
民生无小事,事事皆用心。龙潭区综治中心将继续把群众的 “急难愁盼” 放在心上、抓在手上,不断优化跨部门联动机制、提升为民服务能力,用更优质、更贴心、更高效的服务,守护好每一位群众的幸福与安宁,让 “为民办实事” 的温暖,传递到更多人心中。
来源:龙潭区综治中心
初审:刘正道
复审:杜 赢
终审:赵 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