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妈!”当小亮与母亲拥抱的那一刻,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悬着的心终于落下。这场长达数年的探望权纠纷,在多方联动的柔性执行下,画上了温暖的句号。
李某与赵某离异后,儿子小亮便随父亲生活。本该定期相见的母子俩,却因沟通缺失和误解,被一道无形的高墙阻隔。年幼的小亮对母亲产生了生疏与抵触,而赵某的消极态度,更让李某的探望权成了一纸空文。思念如潮水般涌来,无奈之下,李某向双阳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。
面对这起特殊的案件,执行法官深知,简单粗暴的执行只会加深伤害,真正要做的是化解孩子的心结和修复受损的亲情关系。他们果断制定“情感修复为先”的柔性执行方案,开启了一场跨越隔阂的温情行动。
执行法官走进小亮家中,与赵某促膝长谈。从法律义务到孩子成长,法官用情理交织的话语,解开赵某的心结,引导他放下成见,为孩子与母亲见面创造机会。同时,面对敏感的小亮,法官化身知心人,以温和的态度倾听他的想法,避免其产生被强迫的压力,为了更好地疏导小亮的心理,法官邀请双阳区妇女联合会一同加入进来。妇联主席凭借丰富的家事调解和心理疏导经验,从专业角度帮助小亮理解父母关系的变化,重建对母亲关爱的认知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,小亮心中的坚冰渐渐融化。
最终,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,小亮终于愿意与母亲相见。母子重逢的那一刻,泪水与欢笑交织,多年的亲情裂痕开始慢慢弥合。此后,李某与小亮保持着定期见面,一起逛公园、看电影、分享生活趣事。赵某也逐渐转变态度,主动配合李某行使探望权,三人还会一起参加小亮的学校活动。曾经冰冷的家庭关系,在司法的温情与多方的努力下,重新焕发出温暖的光芒。
初审:韩蕊
复审:姚丽
终审:刘海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