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榆树市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“流动调解桌”为创新载体,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,既破解了基层治理中“群众跑腿难、诉求表达不畅”的痛点,更搭建起党委、政府与群众间的“连心桥”,为基层治理托起“大平安”。
榆树市委政法委依托“流动调解桌”构建起专业的服务体系,整合矛盾调解员、律师、心理咨询师等力量组建调解团队,采取“线上预告+线下服务”方式常态化下沉,让群众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享受矛盾调解、法律援助、心理疏导等服务。每次服务时,调解团队还会发放印有综治中心服务热线与地址的宣传海报,通过“一次调解+N次政策宣讲”,让综治职能深入人心。
此前,某早市卖豆腐的摊主反映其摊位被占,调解团队现场丈量划线,半个小时内便促成双方握手言和;在某市场的夜市,调解团队通过耐心疏导,化解了顾客与商户之间的争执;在中心街商贸城内,调解团队为身患重病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,让对方红了眼眶……这些鲜活案例,正是“流动调解桌”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生动实践。
除此之外,榆树市委政法委还把“流动调解桌”搬到农村,将流动调解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相结合,建立“现场受理—分级转办—跟踪回访”闭环机制,确保每起纠纷都有回音;结合农村矛盾特点,用“乡土招”解“乡土事”——弓棚镇依据乡土智慧化解占地纠纷化解占地纠纷,红星乡借助“轮孝均担”乡规民约解决多子女赡养推诿问题,同时升级服务包,新增《农村土地承包法》手册、反养老诈骗宣传单等“乡土教材”,让服务更对群众“胃口”。如今,“流动调解桌”已成乡村独特风景线,每逢乡镇大集,政法委员、司法所长带队的服务团队如约而至,“有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”成为当地村民的共识。
数据见证成效。自今年6月初“流动调解桌”启用以来,榆树市已累计在公园、客运站、农贸市场、商场、早市、夜市、乡镇集市等地开展33场矛盾调解综合服务,受理矛盾纠纷131件,提供法律援助95人次、心理疏导15人次,发放宣传资料4.2万份,收到群众赠送的2面锦旗与1封感谢信,生动印证了“走近群众就是最好的宣传”。